消毒、滅菌的方法
(一)物理消毒滅菌法利用物理因子殺滅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熱力消毒滅菌、輻射消毒、空氣凈化、超聲波消毒和微波消毒等。
1.熱力消毒滅菌高溫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質和酶變性或凝固(結構改變導致功能喪失),新陳代謝受到障礙而死亡,從而達到消毒與滅菌的目的。在消毒中,熱可分為濕熱與干熱兩大類。
[干熱消毒滅菌]干熱是指相對濕度在20%以下的高熱。干熱消毒滅菌是由空氣導熱,傳熱效果較慢。一般繁殖體在干熱80-100℃中經1小時可以殺死,芽胞需160-170℃經2小時方可殺死。
(1)燃燒法是一種簡單、迅速、徹底的滅菌方法,因對物品的破壞性大,故應用范圍有限。
燒灼法:一些耐高溫的器械(金屬、搪瓷類),在急用或無條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時可采用此法。將器械放在火焰上燒灼1-2分鐘。若為搪瓷容器,可倒少量95%乙醇,慢慢轉動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勻,點火燃燒至熄滅約1-2分鐘。采集作細菌培養的標本時,在留取標本前后(即啟蓋后,閉蓋前)都應將試管(瓶)口和蓋子置于火焰上燒灼,來回旋轉2-3次。
燃燒時要注意安全,須遠離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氣、汽油、乙醚等。燃燒過程不得添加乙醇,以免引起火焰上竄而致灼傷或火災。銳利刀剪為保護刀鋒,不宜用燃燒滅菌法。
焚燒:某些特殊感染,如破傷風、氣性壞疽、綠膿桿菌感染的敷料,以及其它已污染且無保留價值的物品,如污紙、垃圾等,應放入焚燒爐內焚燒,使之炭化。
(2)干烤法電熱烤箱:利用烤箱的熱空氣消毒滅菌??鞠渫娂訜岷蟮目諝庠谝欢臻g不斷對流,產生均一效應的熱空氣直接穿透物體。一般繁殖體在干熱80-100℃中經1小時可以殺死,芽胞、病毒需160-170℃經2小時方可殺死。熱空氣消毒滅菌法適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膠海棉、液體石臘、各種粉劑、軟膏等。滅菌后待箱內溫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開啟柜門,以防炸裂。
微波消毒:微波是一種高頻電磁波,其殺菌的作用原理,一為熱效應,所及之處產生分子內部劇烈運動,使物體里外濕度迅速升高;一為綜合效應,諸如化學效應、電磁共振效應和場致力效應。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食品、藥品的消毒,用微波滅菌手術器械包、微生物實驗室用品等亦有報告。若物品先經1%過氧乙酸或0.5%新潔爾滅濕化處理后,可起協同殺菌作用,照射2分鐘,可使殺芽胞率由98.81%增加到99.98%-99.99%。
微波對人體有一定危害性,其熱效應可損傷睪丸、眼睛晶狀體等,長時間照射還可致神經功能紊亂。使用時可設置不透微波的金屬屏障或戴特制防護眼境等。
[濕熱消毒滅菌]濕熱消毒滅菌是由空氣和水蒸氣導熱,傳熱快,穿透力強,濕熱滅菌法比干熱滅菌法所需溫度低、時間短。
(1)煮沸法將水煮沸至100℃,保持5-10分鐘可殺滅繁殖體,保持1-3小時可殺滅芽胞。在水中加入碳酸氫鈉至1%-2%濃度時,沸點可達105℃,能增強殺菌作用,還可去污防銹。在高原地區氣壓低、沸點低的情況下,要延長消毒時間(海拔每增高300m,需延長消毒時間2分鐘)。此法適用于不怕潮濕耐高溫的搪瓷、金屬、玻璃、橡膠類物品。
煮沸前物品涮洗干凈,打開軸節或蓋子,將其全部浸入水中。大小相同的碗、盆等均不能重疊,以確保物品各面與水接觸。銳利、細小、易損物品用紗布包裹,以免撞擊或散落。玻璃、搪瓷類放入冷水或溫水中煮;金屬、橡膠類則待水沸后放入。消毒時間均從水沸后開始計時。若中途再加入物品,則重新計時,消毒后及時取出物品,保持其無菌狀態。
經煮沸滅菌的物品?!盁o菌”有效期不超過6小時。
(2)高壓蒸汽滅菌法高壓蒸汽滅菌器裝置嚴密,輸入蒸汽不外逸,溫度隨蒸汽壓力增高而升高,當壓力增至103-206kPa時,濕度可達121.3-132℃。高壓蒸汽滅菌法就是利用高壓和高熱釋放的潛熱進行滅菌,為目前可靠而有效的滅菌方法。適用于耐高溫、高壓,不怕潮濕的物品,如敷料、手術器械、藥品、細菌培養基等。
潛熱是指當lg100℃的水蒸汽變成lg100℃水時,釋放出2255.2J的熱量。
高壓蒸汽滅菌的關鍵問題是為熱的傳導提供良好條件,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使冷空氣從滅菌器中順利排出。因為冷空氣導熱性差,阻礙蒸汽接觸欲滅菌物品,并且還可減低蒸汽分壓使之不能達到應有的溫度。
手提式高壓蒸汽滅菌器:為金屬圓筒,分為二層,隔層內盛水,有蓋,可以旋緊,加熱后產生蒸汽。鍋外有壓力表,當蒸汽壓力升高時,溫度也隨之相應升高。該滅菌器體積小,可自發蒸汽,便于攜帶。
操作方法如下:在滅菌器中盛水3000ml;將擬滅菌的物品隨同盛裝的桶放入滅菌器內;將蓋子上的排氣軟管插于鋁桶內壁的的方管中;蓋好蓋子,擰緊元寶螺絲,勿使漏氣;鍋下加熱,打開排氣活門,放出冷空氣(一般在水沸后排氣10-15分鐘左右),關閉放氣活門,使壓力逐漸上升至103kPa,溫度達121.3℃,維持20分鐘后,排氣至“0”時,慢慢打開蓋子。如果突然開蓋,冷空氣大量進入,蒸汽凝成水滴,使物品潮濕,且玻璃類易發生爆裂。
后再關閉放氣開關,待夾層壓力表達到滅菌所需壓力時(約10分鐘后),將蒸汽控制閥移至“消毒”位置,使蒸汽進入柜室,柜室內的冷空氣及冷凝水可由柜室阻氣器排出,待柜室的壓力升到103-137kPa,溫度達121.3~126.2℃時,轉動壓力調節閥,使壓力與溫度保持恒定。維持30分鐘后,將蒸汽控制閥移至“排氣”位置,排氣畢,將蒸汽控制閥移至“干燥”位置;物品干燥后,將蒸氣控制閥移至“關閉”位置,待壓力指針到“0”位置和熱空氣排盡后,才能打開柜門,取出物品;關緊進氣閥。
臥式高壓蒸汽滅菌器;其結構原理同手提式高壓蒸汽滅菌器,因其體積大,一次可滅菌大量物品。操作人員須經專業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
預真空式高壓蒸汽滅菌器(圖5-3);在通入蒸汽前有一預處理階段,即柜室內抽負壓至2.6kPa(空氣排除約98%),所以,預真空高壓蒸汽滅菌器除有下排氣式所具備的滅菌系統、蒸汽輸送系統、控制系統、安全系統和儀表監測指示系統外,增加抽負壓系統和空氣過濾系統。機器運轉由電腦控制。
預真空式高壓蒸汽滅菌器濕度可達132-135℃,具有滅菌周期快、效率高,完成整個滅菌周期只需25分鐘,節省人力、時間和能源;冷空氣排除較可靠與徹底;對物品的包裝、排放要求較寬,而且真空狀態下物品不易氧化損壞的特點。但設備費、維修費較高,對柜體密封性要求較高,漏氣量每分鐘不得使負壓升高值超過0.13kPa.存在小裝量效應,即欲滅菌物品放得過少,滅菌效果反而較差。小裝量效應的發生主要由于物品體積愈小,在柜內殘留空氣愈多,對蒸汽接觸物品的阻隔作用愈大所致,瓶裝液體不用此法滅菌。
操作方法如下:打開蒸汽管道閥門,首先將柜室夾層和管道內的空氣和積水排凈,使夾套內達到預定壓力和溫度(104-167℃),將待滅菌物品裝入柜室,關緊柜門。柜室內抽負壓至2.6kPa,向柜室內輸入蒸汽,將控制閥移至“消毒”的位置。隨后機器按一定程序自動運行,諸如:“恒溫”、“排氣”、“干燥”、“關閉”等。待恢復常壓后打開柜門取出物品。滅菌時使壓力達206kPa,溫度為132℃,維持4-5分鐘。
高壓蒸汽滅菌法的注意事項:第一,無菌包不宜過大(小于50cm×30cm×30cm),不宜過緊,各包裹間要有間隙,使蒸汽能對流易滲透到包裹中央。消毒前,打開貯槽或盒的通氣孔,有利于蒸汽流通。而且排氣時使蒸汽能迅速排出,以保持物品干燥。消毒滅菌完畢,關閉貯槽或盒的通氣孔,以保持物品的無菌狀態。
第二,布類物品應放在金屬類物品上,否則蒸汽遇冷凝聚成水珠,使包布受潮。阻礙蒸汽進入包裹中央,嚴重影響滅菌效果。
第三,定期檢查滅菌效果。經高壓蒸汽滅菌的無菌包、無菌容器有效期以1周為宜。
高壓蒸汽滅菌效果的監測:有以下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工藝監測,又稱程序監測。根據安裝在滅菌器上的量器(壓力表、溫度表、計時表)、圖表、指示針、報警器等,指示滅菌設備工作正常與否。此法能迅速指出滅菌器的故障,但不能確定待滅菌物品是否達到滅菌要求。此法作為常規監測方法,每次滅菌均應進行……
第二種是化學指示監測。利用化學指示劑在一定溫度與作用時間條件下受熱變色或變形的特點,以判斷是否達到滅菌所需參數。常用的有:自制測溫管:將某些化學藥物的晶體密封于小玻璃管內(長2cm,內徑1~2mm)制成。常用試劑有苯甲酸(熔點121-123℃)等。滅菌時,當濕度上升至藥物的熔點,管內的晶體即熔化,事后,雖冷卻再凝固,其外形仍可與未熔化的晶體相區別,此法只能指示溫度,不能指示熱持續時間是否已達標,因此是最低標準。主要用于各物品包裝的中心情況的監測。
3M壓力滅菌指示膠帶:此膠帶上印有斜形白色指示線條圖案,是一種貼在待滅菌的無菌包外的特制變色膠紙。其粘貼面可牢固地封閉敷料包、金屬盒或玻璃物品,在121℃經20分鐘,130℃經4分鐘后,膠帶100%變色(條紋圖案即顯現黑色斜條)。3M膠帶既可用于物品包裝表面情況的監測,又可用于對包裝中心情況的監測,還可以代替別針,夾子或帶子使用。
第三種是生物指示劑監測。利用耐熱的非致病性細菌芽胞作指示菌,以測定熱力滅菌的效果。菌種用嗜熱脂肪桿菌,本菌芽胞對熱的抗力較強,其熱死亡時間與病原微生物中抗力最強的肉毒桿菌芽胞相似。生物指示劑有芽胞懸液、芽胞菌片以及菌片與培養基混裝的指示管。檢測時應使用標準試驗包,每個包中心部位置生物指示劑2個,放在滅菌柜室的5個點,即上、中層的中央各一個點,下層的前、中、后各一個點。滅菌后,取出生物指示劑,接種于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養基中,置55-60℃溫箱中培養48小時至7天,觀察最終結果。若培養后顏色未變,澄清透明,說明芽胞已被殺滅。達到了滅菌要求。若變為黃色混濁,說芽胞未被殺滅,滅菌失敗。
[干熱滅菌與濕熱滅菌的比較]干熱與濕熱滅菌雖然都是利用熱的作用殺菌,但由于本身的性質與傳導介質不同,所以其滅菌的特點亦不一樣(表5-1)。
表5-1 干熱滅菌與濕熱滅菌的比較
干熱 | 濕熱 | |
加熱介質 對物品影響 適用對象 作用溫度 作用時間 殺菌能力 | 空氣 烤焦 金屬 玻璃與其他不畏焦化物品 高(160-400℃) 長(1-5小時) 較差 | 水和蒸汽 濡濕(皮革損壞) 棉織品 水液等不畏濕熱 物品 低(60-134℃) 短(4-60分鐘) 較強 |
濕熱與干熱各有特點,互相很難完全取代,但總的說來,濕熱的消毒效果較干熱好,所以使用也普遍。濕熱較干熱消毒效果好的原因有三;①蛋白質在含水多時易變性,含水量多,愈易凝固;②濕熱穿透力強,傳導快。③蒸汽具有潛熱,當蒸汽與被滅菌的物品接觸時,可凝結成水而放出潛熱,使濕度迅速升高,加強滅菌效果。
2.國徽消毒滅菌包括光照消毒和電離國徽。光消毒主要是利用紫外線照射,使菌體蛋白發生光解、變性,菌體內的氨基酸、核酸、酶遭到破壞而致細菌死亡。紫外線通過空氣時,可使空氣中的氧氣電離產生臭氧,加強了殺菌作用。紫外線穿透性差,不能透過玻璃,塵埃,紙張和固體物質;透過空氣能力較強,透過液體能力很弱。光照消毒對桿菌殺菌力強,對球菌較弱,對霉菌、酵母菌更弱。對生長期細菌敏感,對芽胞敏感性差。光照消毒因地區、季節、環境的影響,效果有所差異,當溫度低于4℃,濕度超過50%時,殺菌能力減弱。因此,消毒時,必須提高溫度,延長消毒時間,一般室溫保持在10-25℃為宜。減少空氣中的塵埃,直接照射物品,可提高消毒的效果。
(1)日光曝曬法日光由于其熱、干燥和紫外線作用,具有一定的殺菌力,將物品放在直射日光下,曝曬6小時,定時翻動,使物體各面均受日光照射。此法多用于被褥、床墊、毛毯、書籍等物品的消毒。
(2)紫外線燈管消毒法紫外線因其光譜位于紫色可見光之外,故稱紫外線。紫外線燈管是一種人工制造的低壓汞石英燈管,管內注入壓強0.4~0.6kPa的氬氣和水銀數滴,管子兩端用鎢絲作成螺旋狀電極。通電后,氬氣先電離,然后沖擊水銀電離,發放紫外線。經5-7分鐘后受紫外線照射的空氣,才能使氧氣產生臭氧。因此消毒時間應從燈亮5-7分鐘后計時,紫外線殺菌能力與其波長有密切關系。最佳殺菌波長為2537nm(是細菌對紫外線吸收最快的波長)。
常用的紫外線燈管有15W、20W、30W、40W四種,可采用懸吊式,移動式燈架照射,或紫外線消毒箱內照射。紫外線燈配用拋光鋁板作反向罩,可增強消毒效果。
用于物品消毒時,如選用30W紫外線燈管,有效照射距離為25-60cm,時間為25-30分鐘(物品要攤開或掛起,擴大照射面)。
用空氣消毒時,室內每10m2安裝30W紫外線燈管1支,有效距離不超過2m.照射時間為30-60分鐘,照射前清掃塵埃,照射時關閉門窗,停止人員走動。
注意事項:①注意眼睛、皮膚的保護,照射時囑病人勿直視紫外線光源,可戴墨鏡,或有用紗布遮蓋雙眼。用被單遮蓋肢體,以免引起眼炎或皮膚紅斑。②紫外線燈管要保持清潔透亮。燈管要輕拿輕放。關燈后應間隔3-4分鐘后才能再次開啟。一次可連續使用4小時。③定期監測消毒效果。紫外線的殺菌力取決于紫外線輸出量的大小,燈管的輸出強度隨使用時間的增加而減弱。故日常消毒多采用紫外線強度計或化學指示卡進行監測,新管(30W)不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的舊管在50-70μW/cm2,則需延長消毒時間;低于50μW/cm2者必須更換。定期進行空氣細菌培養,以檢查殺菌效果。
(3)臭氧滅菌燈(電子滅菌燈)消毒法滅菌燈內裝有1-4支臭氧發生管,在電場作用下,將空氣中的氧氣轉換成高純臭氧。臭氧主要依靠其強大的氧化作用而殺菌。使用滅菌燈時,關閉門窗,確保消毒效果。用于空氣消毒時,人員須離開現場,消毒結束后20-30分鐘方可進入。
(4)電離輻射滅菌法應用放射性同位素r源或直線加速器發生的高能量電子束進行滅菌。適用于忌熱物品的常溫滅菌方法。又稱“冷滅菌”。尤其對一次性應用的醫療器材、密封包裝后需長期儲存的器材、精密醫療器材和儀器,以及移植和埋植的組織和人工器官,節育用品等特別適用。
3.空氣凈化空氣本身缺乏細菌維持生活所需的營養物,再加上日光對細菌的影響,故空氣中細菌很少。但如果室內光照和通風較差,同時微生物不斷地從室內人群的呼吸道、皮膚排出,以及室內物品表面的浮游菌。使室內空氣中細菌比室外多。利用通風或空氣過濾器可使室內空氣中的細菌、塵埃大降低,達到凈化目的。
(1)自然通風定時開放門窗,以通風換氣,這樣可降低室內空氣含菌的密度,短時間內使大氣中的新鮮空氣替換室內的污濁空氣。通風是目前最簡便、行之有效的凈化空氣的方法。通風的時間可根據濕度和空氣流通條件而定。夏季應經常開放門窗以通風換氣;冬季可選擇清晨和晚間開窗,每日通風換氣兩次,每次20-30分鐘。
(2)空氣過濾除菌是醫院空氣凈化措施中采取的現代化設備。即使空氣通過孔隙小于0.2μ的高效過濾器,利用物理阻留、靜電吸附等原理除去介質中的微生物。通過過濾除菌使病室、手術室或無菌藥物控制室內的空氣達到絕對凈化的目的。
凡在送風系統上裝備高效空氣過濾器的房間,稱生物潔凈室。適用于無菌護理室、無菌手術室等??諝鈨艋倪M展,為重大手術的開展和治療大面積燒傷病人防止感染,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4.超聲波消毒法是利用頻率在20-200kHz的聲波作用下,使細菌細胞機械破裂和原生質迅速游離,達到消毒目的。如超聲洗手器,用于手的消毒。超聲洗滌機,用于注射器的清潔和初步的消毒處理。
(二)化學消毒滅菌法利用化學藥物滲透細菌的體內,使菌體蛋白凝固變性,干憂細菌酶的活性,抑制細菌代謝和生長或損害細胞膜的結構,改變其滲透性,破壞其生理功能等,從而起到消毒滅菌作用。所用的藥物稱化學消毒劑。有的藥物殺滅微生物的能力較強,可以達到滅菌,又稱為滅菌劑。
凡不適于物理消毒滅菌而耐潮濕的物品,如銳利的金屬、刀、剪、縫針和光學儀器(胃鏡、膀胱鏡等)及皮膚、粘膜,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病室空氣等均可采用此法。
1.化學消毒滅菌劑的使用原則
(1)根據物品的性能及病原體的特性,選擇合適的消毒劑。
?。?)嚴格掌握消毒劑的有效濃度、消毒時間和使用方法。
(3)需消毒的物品應洗凈擦干,浸泡時打開軸節,將物品浸沒于溶液里。
(4)消毒劑應定期更換,揮發劑應加蓋并定期測定比重,及時調整濃度。
(5)浸泡過的物品,使用前需用無菌等滲鹽水沖洗,以免消毒劑刺激人體組織。
2.常用化學消毒滅菌方法
(1)浸泡法選用殺菌譜廣、腐蝕性弱、水溶性消毒劑,將物品浸沒于消毒劑內,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內,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擦拭法選用易溶于水、穿透性強的消毒劑,擦拭物品表面,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里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3)薰蒸法加熱或加入氧化劑,使消毒劑呈氣體,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里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適用于室內物品及空氣消毒或精密貴重儀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的物品(血壓計、聽診器以及傳染病人用過的票證等),均可用此法消毒。
①純乳酸常用于手術室和病室空氣消毒。每100m2空間用乳酸12ml加等量水,放入治療碗內,密閉門窗,加熱熏蒸,待蒸發完畢,移去熱源,繼續封閉2小時,隨后開窗通風換氣。
?、谑炒?-10ml/m3加熱水1-2m3,閉門加熱熏蒸到食醋蒸發完為止。因食醋含5%醋酸可改變細菌酸堿環境而有抑菌作用,對流感、流腦病室的空氣可進行消毒。
此外,尚可應用甲醛或過氧乙酸等進行熏蒸滅菌(詳見表5-2)。
?。?)噴霧法借助普通噴霧器或氣溶膠噴霧器,使消毒劑產生微粒氣霧彌散在空間,進行空氣和物品表面的消毒。如用1%漂白粉澄清液或0.2%過氧乙酸溶液作空氣噴霧。對細菌芽胞污染的表面,每立方米噴霧2%過氧乙酸溶液8ml經30分鐘(在18℃以上的室溫下),可達99.9%殺滅率。
?。?)環氧乙烷氣體密閉消毒法將環氧乙烷氣體置于密閉容器內,在標準的濃度、濕度和時間內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環氧乙烷是廣譜氣體殺菌劑,能殺滅細菌繁殖體及芽胞,以及真菌和病毒等。穿透力強,對大多數物品無損害,消毒后可迅速揮發,特別適用于不耐高熱和溫熱的物品,如精密器械、電子儀器、光學儀器、心肺機、起博器、書籍文件等,均無損害和腐蝕等副作用。本品沸點為10.8℃,只能灌裝于耐壓金屬罐或特制安瓿中。
操作方法:滅菌可用柜室法或丁基橡膠袋法。
①柜室法可在環氧乙烷滅菌柜內進行。將物品放入柜室內,關閉柜門,預溫加熱至40-60℃,抽真空至21kPa左右,通入環氧乙烷,用量1kg/m3,在最適相對溫度(60-80%)情況下作用6-12小時。滅菌完畢后排氣打開柜門,取出物品。
②丁基橡膠袋法在特制的袋內進行。將物品放入袋內,擠出空氣,扎緊袋口。環氧乙烷給藥可事先放安瓿于袋內,扎緊袋口后打碎,使其氣體擴散;亦可將鋼瓶放在40-50℃溫水中氣化后與袋底部膠管相通,使氣體迅速進入,用藥量為2.5g/L.將橡膠袋底部通氣口關閉,放入20-30℃室溫中放置8-24小時。
注意事項①環氧乙烷應存放在陰涼、通風、無火源、無電開關處。用時輕取輕放,勿猛烈碰撞。②消毒時,應注意環境的相對濕度和溫度。鋼瓶需加溫時,熱水不可超過70℃。③消毒容器不能漏氣(檢測有無漏氣,可用浸有硫代硫酸鈉指示劑的濾紙片貼于可疑部位。如有漏氣,濾紙片由白色變粉紅色)。袋內物品放置不宜過緊。④環氧乙烷有一定吸附作用,消毒后的物品,應放置在通風環境,待氣體散發后再使用。⑤本品液體對皮膚、眼及粘膜刺激性強,如有接觸,立即用水沖洗。⑥在環氧乙烷消毒的操作過程中,如有頭昏頭痛等中毒癥狀時,應立即離開現場,至通風良好處休息。
3.消毒劑的性質與消毒水平(1)高水平消毒劑殺菌譜廣、消毒方法多樣,如環氧乙烷、過氧乙酸、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劑(漂白粉、三合一、次氯酸鈉、優氯凈等)。高水平消毒劑性質不穩定,需現用現配。
(2)中等水平消毒劑其特點是溶解度好、性質穩定、能長期貯存,但不能作滅菌劑。如碘伏、碘酒、乙醇、煤酚皂、高錳酸鉀等。
(3)低水平消毒劑性質穩定、能長期貯存,無異味,無刺激性,但殺菌譜窄,對芽胞只有抑制作用。如季胺鹽類(新潔爾滅、杜米芬、消毒凈)、洗必太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4.消毒劑濃度稀釋配制計算法消毒劑原液和加工劑型一般濃度較高,在實際應用中,必須根據消毒的對象和目的加稀釋,配制成適宜濃度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消毒滅菌效果。
稀釋配制計算公式:C1·V1=C2·V2 C1――稀釋前溶液濃度C2――稀釋后溶液濃度V1――稀釋前溶液體積V2――稀釋后溶液體積例:欲配0.1%新潔爾溶液3000ml,需用5%新潔爾滅溶液多少毫升?
代入公式:5%×X=0.1%×3000 X=60ml答:需用5%新潔爾滅60ml。
5.常用化學消毒劑使用方法(5-2)
表5-2常用化學消毒劑使用方法表
消毒劑名稱 | 消毒水平 | 作用原理 | 使用范圍 | 注意點 |
乙醇 Alcohol | 中效 | 使菌體蛋白凝固變性,但對肝炎病毒及芽胞無效 | 1.以70%-75%溶液作為消毒劑,多用于消毒皮膚 2. 95%溶液可用于燃燒滅菌 | 1.易揮發需加蓋保存并定期調整其濃度 低于70%濃度則消毒作用差 2.因有刺激性 不宜用于粘膜及創面的消毒 |
碘 酊 Tr.lodine | 高效 | 使細菌蛋白氧化 變性能殺滅大部分細菌 真菌芽胞和原蟲 | 1. 2%溶液用于皮膚消毒 擦后20S再用75%乙醇脫碘 2. 2.5%溶液用于臍帶斷端的消毒,擦后20s,再用75%乙醇脫碘 | 1對皮膚有較強的刺激作用 高濃度不能用。更不能用于粘膜消毒,如會陰肛門 陰囊 眼 口鼻部手術消毒以免引起灼傷 2 皮膚過敏者禁用 |
苯扎溴銨 (新潔爾滅) Bromo-geraminum | 低效 | 是陽離子表面活性劑 能吸附帶陰電的細菌 破壞細菌的細胞膜,最終導致菌體自溶死亡,又可使菌體蛋白變性而沉淀 | 1. 0.01%-0.05%溶液用于粘膜消毒 2 .0.1%-0.2%溶液用于皮膚消毒 3 .0.1%-0.2%溶液用于消毒金屬器械,浸泡15-30min(加入0.5%亞硝酸鈉以防銹)
| 1. 對肥皂 碘 高錳酸鉀等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有拮抗作用 2. 有吸附作用,會降低藥效,所以溶液內不可投入紗布 棉花等 |
苯扎溴銨酊 (新潔爾滅) Tin.Bromogeraminum | 中效 | 同上 | 用于皮膚粘膜消毒 | 取苯扎溴銨(新潔爾滅)lg+曙紅0.4g+95%乙醇700ml+蒸餾水至1000ml |
洗必太 Hibitane | 低效 | 具有廣譜抑菌殺菌作用 | 1. 0.02%溶液用于手的消毒浸泡3min 2 .0.05%溶液用于創面消毒 3. 0.1%溶液用于物體表面的消毒 | 同苯扎溴銨(新潔爾滅) |
福爾馬林 Formalin (37%-40%)的甲醛溶液 | 高效 | 菌體蛋白變性 酶活性消失。能殺滅細菌 真菌 芽胞和病毒 | 1 .空氣消毒加熱法 取福爾馬林12.5ml/m3 加入等量水 加熱蒸發成氣霧 待藥蒸 發完畢斷絕熱源 繼續封閉6h以上。 2 .熏柜消毒加熱法 取福爾馬林40-80ml/m3 柜內置電燈泡 通電加熱,密封熏蒸3-24h。 3 .氧化法 取福爾馬林10ml+高錳酸鉀5g/m3密封熏蒸6 h 以上 | 熏蒸穿透力弱,衣服最好掛起消毒 |
環氧乙烷 Ethylene Oxide | 高效 | 與菌體蛋白結合,使酶代謝受阻而導致死亡 能殺滅細菌 真菌 病毒 立克次體和芽胞 | 1 .用于電子儀器和不耐高溫物品 如皮革 皮毛 化纖織物 一次性高分子醫療器材等的滅菌處理 2 .少量物品可裝入塑料袋或丁基橡膠袋中消毒,大量物品則用環氧乙烷滅菌器加溫密閉消毒。常用劑量為0.12%-0.8%,溫度為20-37℃,時間為6-24h 3 .投藥量為0.4-0.8kg/m3 | 1 .此藥易燃易爆 且有一定毒性 必須熟悉使用方法 并嚴格遵守安全操作程序 2. 放置陰涼通風 無火源及電源開關處,嚴禁放入電冰箱 3. 貯存濕度不可超過40℃,以防爆炸 4 .滅菌后的物品 應清除環氧乙烷殘留量后方可使用 |
過氧乙酸 Peracetic Acid (P.A.A.) | 高效 | 能產生新生態氧 將菌體蛋白質氧化 使細菌死亡 能殺滅細菌 真菌 芽胞 病菌 | 1 .0.2%溶液用于手的消毒浸泡1-2min 2. 0.2%-0.5%溶液用于物體表面的擦拭或浸泡10min 3 .0.5%溶液用于餐具消毒 浸泡30-60min 4 .1%-2%溶液用于室內空氣消毒 | 1 .濃溶液有刺激性及腐蝕性 配制時要戴口罩和橡膠手套須謹慎防止濺到它處 2 .因腐蝕性強不宜用金屬器皿盛裝 3 .存于陰處,防高溫引起爆炸 4 .易氧化分解可降低濃度和殺菌力 故須現配現用 |
漂白粉 Chloriole of lime | 中高效 | 在水溶液中放出有效氯,破壞細菌酶的活性而致死亡。能殺滅各種致病菌 病毒芽胞 | 1 .0.5%漂白粉澄清液用于餐具消毒,浸泡30min 2 .1%-2%澄清液用于肝炎患者的餐具消毒,浸泡1-2h 3 .1%-3%澄清液噴灑(100-300ml/m3)消毒30min后通風或擦拭病室物品及廁所 4 .干糞5份加漂白粉1份攪攔,放置2h,尿液100ml加入漂白粉1g放置1h | 1. 配制的澄清液性質不穩定 密封保存時間不可超過1周 2 .有腐蝕及退色作用 不宜用于金屬制品 有色衣物及油漆家具 布類消毒后應立即清洗 以防被腐蝕 |
戊二醛 Gluaraldchyde | 高效 | 與菌體蛋白質反應,使之滅活能殺滅細菌真菌病毒和芽胞 | 1 .2%溶液用于各種內窺鏡消毒,浸泡1h 2 .2%溶液用于不耐熱手術器械 導管注射器 口鏡 口腔科器械,透析器械消毒,浸泡10h | 1.消毒后的物品 于使用前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 2 .內窺鏡連續使用需間隔消毒10min, 每天使用前后各消毒30min消毒后用冷開水沖洗 3 .每周過濾1次每2-3周更換消毒劑1次 |
碘伏 (達爾美凈化劑) PVP-I | 中高效 | 是碘與表面活性劑的不定型結合物能殺滅細菌芽胞。還有清潔作用 | 1 .3%溶液用于體溫計消毒浸泡30min 2. 0.5%-1%碘伏液用于手術前皮膚消毒和手消毒 | 1 .體溫計消毒前將唾液揩凈 浸泡30 min后,用冷開水洗凈揩干使用 2. 皮膚消毒后留有色素可用水洗清 |
過氧化氫 (雙氧水) Hydrogen preoxide | 高效 | 過氧化氫能破壞蛋白質的基礎分子結構從而具有抑菌與殺菌作用 | 1. 3%-6%溶液用于烯酸樹脂制成的外科體內埋植物的消毒 2. 10%-25%溶液用于不耐熱的塑料制品消毒 | 1 .使用前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 2 .易氧化分解 降低濃度應存于陰涼處不宜用金屬器皿盛裝 |
消毒靈 | 高效 | 同漂白粉 | 1 .0.5%溶液用于針筒 針 頭 輸液 輸血器的消毒浸泡1h 2 .1%溶液用于胃管肛管導尿管等消毒,浸泡1h 3 .1%溶液用于體溫計消毒,第一次浸泡5min第二次浸泡30min | 消毒后物品,使用前需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 |
注:高效可殺滅一切微生物。
中效可殺滅細菌繁殖體、結核桿菌、病毒、不能殺滅芽胞。
低效可殺滅細菌繁殖體、真菌,不能殺滅芽孢和病毒附:幾種常用去污漬法(1)陳舊血漬:浸入過氧化氫溶液中,然后洗凈。
(2)龍膽紫污漬酒精或草酸擦拭。
?。?)凡士林或石蠟油污漬:將污漬折夾在吸水紙中,然后用熨斗熨烙以吸污。
?。?)墨水污漬:新鮮污漬用肥皂、清水洗、不能洗凈時再用稀鹽酸或草酸溶液洗……也可用氨水或雙氧水褪色。
?。?)鐵銹污漬:浸入1%熱草酸后用清水洗,也可用熱醋酸浸洗。
?。?)蛋白銀污漬:可用鹽酸及氨水擦洗。
?。?)高錳酸鉀污漬:可用1%維生素C溶液洗滌,或0.2%~0.5%過氧乙酸水溶液浸泡清洗。